抄取法是一種利用網箱中旋轉網輪的內外壓差將料漿懸浮液過濾,在網輪上形成初料層傳遞到毛布,經脫水并連續纏繞到成型筒上壓實制得料坯的生產工藝。抄取工藝又稱“圓網抄取法”,由奧地利人路德維?!すx克(Ludwig Hatschek)于1900年在造紙工藝的基礎上發明的纖維水泥板的制造方法,故抄取法在國際上又被稱為“Hatschek Process。經過一百多年來不同的國家、研究所、科學家對這一工藝進行不斷的探索、創新和完善,抄取法工藝已經成為纖維水泥制品行業技術成熟、應用廣泛的生產工藝之一。
抄取法工藝有水平抄取和豎直抄取兩種,纖維水泥制品行業多采用水平抄取工藝。抄取法工藝原理:經稀釋后的低濃料漿(一般為2%~10%)進入網箱,與網箱中轉動的網輪接觸,在料漿從網輪外流向網輪內的過程中,料漿被濾網阻住過濾脫水,在網輪上形成薄料層,薄料層隨網輪轉動的過程中,被包覆毛布的伏輥擠壓后傳遞至毛布上,從網輪抄取到毛布上的料層被真空抽水后進入下一個網箱,將下一個網箱抄取上來的料層一起帶走,再通過主真空將料層上的水分抽走,毛布上的料層最后纏裹到成型筒上,形成一定厚度的板坯。
在抄取制板過程中,纖維多呈二維平面定向排列,排布方向以順圓網轉向為主,與板的主應力方向一致,并能夠通過其他協助手段實現纖維排列方向的調整,從而生產不同的產品。
抄取工藝制得的料層由多個網箱抄取而得(通常是3~6個網箱),每個料層則是由數個網輪抄取的小料層組成,料層更平整、受壓均勻,板坯內部結構密實,外表光潔。同時,整個板坯料層數多,增加了分層的風險。
抄取工藝的優點是纖維在水泥基材中均勻分布,制品的均質性較好;纖維在基體中呈二維分布,纖維的分布趨向于制品的主要受力方向,纖維的利用率高;流水線連續生產,產能高。
抄取工藝的缺點是:抄取制板線需要有龐大的回水處理系統,回水沉淀池(清回水罐)底部需進行定期的排水和排渣,容易造成環境污染;原料中增強纖維必須對水泥有較強的吸附性,否則難以成型;每個料層由多個小料層堆疊形成,制品的層狀結構對其穩定性及耐久性能均不利。